全国2万多家景区,5A景区217家,只占1%,市场份额占到40%,而99%的景区却只占60%,经营不可能好。这就是景区现状和结构性矛盾,多数勉强维持,大多亏损经营,只有少数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我们不能用1%景区的表现来说明景区整体效益。
一、旅游度假是一种刚性需求
2015年,全国67.7万亿GDP,增长6.9%。产业结构:9.0:40.5:50.5,转折性的标志。铁路运营里程12.1万公里,其中高铁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12万公里。城市化发展,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从制造业大国到服务业大国;从休闲度假需求到休闲度假产业;从规模时代到质量时代。度假需求已经变成一种刚性需求。
中国现在已经变成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到了这么一个阶段,所以城市化发展形成需求的拉动,这样就需要供给的推动。我们现在在讲供给侧改革,旅游方面的供给侧改革一个关键就是结构性的不合理。在旅游领域同样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哪些产能需要去?哪个方面供过于求,这方面就意味着我们产能过剩。比如说现在全国城市型的酒店,12830家星级酒店,在2014年全行业亏损,亏损额达到59亿。
大家会说这是由于八项规定的结果,我不认同,八项规定下来第一年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第二年很多地方就调整了,第三年基本上已经调整到位了。所以用八项规定来解释我们酒店的亏损,这显然不对。而且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酒店行业以公款为主支撑,这怎么可能呢?这是违背规律的。根本问题在于供过于求,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需要去产能。我做了一个分析,大体上我们现在12000多家星级酒店,如果说能够压缩到8000家,这个行业全面扭亏为盈。但是怎么可能呢?压谁不压谁?所以只是做这样一个分析可以,这是一种结构性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有结构性的短缺。结构性的短缺就是我们的短板。就中国的旅游发展目前来看,最大的结构性短缺就是度假,我们缺乏度假产品。现在从休闲度假需求到休闲度假产业,这个过程已经起来了。
二、景区就不要再投了,关键是度假型产品
进一步的要求就是从规模时代到质量时代。我们现在不能再讲强化规模了,有一个观点我不认同,中国现在旅游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我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太笼统了,如果要是这样的解释,那我就问了,我们到底缺什么?我们到底多什么?没有结构性的分析我们就无法看清楚我们的事情。
再比如大家说现在景区还是短缺的,所以无数的投资商仍然积极地想投景区。我的看法是大错,基本上投资商找我谈投资景区,我就是一句话:不要投了。全国2万多家景区,5A景区217家,从数量上来说只占到了1%,我们能够用1%来替代99%的情况吗?当然,从市场的规模来说,这217家5A景区大体上占了市场总规模的30%到40%。可是反过来就说明一个情况,我们这99%的景区只占到了60%左右,这些景区的经营不可能好。所以我们多数景区叫做勉强维持,一部分景区叫做亏损经营,少数景区是赚的盆满钵满,这是景区的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做这样的结构分析,还认为我们景区短缺,我不认同。而且就景区这块来说,中国的观光旅游资源世界一流,无论是从品质还是从数量,都是一流的,现在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但是为什么大家还觉得景区不够用?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假日制度的问题,就是再增长一倍,到了黄金周的时候照样是人满为患,就是再增长五倍也还是这样,为了短期的高峰性需求我们来追求这种增长,这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休闲度假产品,所以景区对休闲度假有一种替代。如果有很好的休闲度假产品,黄金周的时候不去景区,肯定到哪儿去度假,因为现在我们这样的产品缺乏,所以黄金周的时候大家还是集中到景区,这就是双重误区造成了双重的错觉。
我为什么说观光是景区为王?中国一流的观光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市场了,四个典型:黄山、九寨沟,这是两个自然资源的典型;故宫、兵马俑,这是两个人文资源的典型,在世界上都是顶级的,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中国旅游在国际上的代表。二流的观光资源90年代已经进入市场,我们现在再开发景区,你能找着好的资源吗?观光资源要求的是震撼性的,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都要求震撼性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少数有,非常偏远,很难做。有一些是属于大家认识还不足,现在逐步在起来,但是不是一个震撼性的感觉。比如陕州的地坑院,陕州一万多个地坑院,非常独特,很有唯一性,但是没有震撼性。所以那种东西要做景区就错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好多地方都是这样,现在挖掘资源、认识资源、研究如何建设,还是用景区的思路在研究,这显然不对。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全面的调整。简单的说,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一身西装革履非得扣一个瓜皮帽,这行吗?要是长袍马褂扣一个瓜皮帽还凑合,就是什么样的产品对应什么样的市场,形成什么样的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阶段性转换之中,都是旅游腾飞的时期。美国1973年,欧洲1980年,日本1985年,亚洲四小龙1990年。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1.2亿人次,均为世界第一。人均出行接近3次,发达国家5—7次。我们中国现在是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这是全国平均而言。具体来说,沿海发达城市基本上都全面进入工业化后期,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中部地区是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西部地区可能还是工业化发展的早期或者说中期。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这条路非得一步一步这么走下来吗?尤其是西部地区,从工业化早期到中期,到中后期,再到后期,然后到后工业化时期,这个过程西部很多地方走不下来,区位条件在这儿,市场条件在这儿。我们现在招商引资都是这句话,叫做产业群招商,平台化招商,原来我们就认为只要有政策就能招商,现在不是这样。政策再优惠,商也招不来,因为制造业企业没有上下游的产业聚合,这种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可是西部地区最缺乏的条件恰恰是这个条件。可是反过来说,西部有很多地方可以从工业化发展的早期直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跨越工业化发展阶段,就做后工业化时期需要的这些产业。很多地方是有这个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需求条件成熟。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国正面临着根本性的转换,这是历史性的关头,也是一个度假腾飞的关键时机。
摘自魏小安文章《度假生活与度假产品》,题目系自拟,未完待续